義工 Vs. 受薪
在移居的過程,如果可以重操故業,從眾多未知中找到一點重心,可以減輕精神負擔。但是,如果處身較為著重人與人溝通、表達和關懷的行業,挑戰就更大。
坦白說,業界的問題在全球都是一樣:有不少機構以義務名義招註冊輔導員。其實我也不驚訝,我也有為不同機構做義工。
有同業認為這是剝削的一種,令到市場上的職位減少。有的機構甚至期望義務輔導員為機構做更多,例如代為收取費用。在此情況下,我們必須提問:「是甚麼令我們希望做義工?我的期望是甚麼?機構會為我提供怎樣的支援?我需要付出甚麼?」
現實是,NHS、學校和機構都甚少要求註冊輔導的空缺。如果能夠成為資深註冊輔導員,當然有助就業,但現時體制還是比較傾向聘請認知行為治療師、臨床心理學家、輔導心理學家。
私人執業 Vs. 加入平台
來英國之前,見到一個輔導平台的招聘廣告,曾跟他們聯絡。招聘團隊很快回覆,請我到英國後再申請。
後來,我收到由一位同業給我的轉介鏈結,亦收到獵頭公司的電話,想要推薦我加入這個平台。當我細看加入條款和薪酬之後,認為我不太合適,就撤回申請。
這只是冰山一角的經驗。其實坊間有不少輔導平台,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科技。我們需要了解更多,而不只是著眼於他們強調的客源和收入。
在社交媒體有不少本地輔導員討論這類平台的操作。BACP迪在最新一期月刊以專題報道。很高興看到BACP踏出這一步,直視問題,由不同角度採訪、分析;希望在未來日子,不止是業內服務提供者,連服務使者亦關注使用這些平台的利弊。
誠然,英國的輔導空缺是相對比香港多,而私人執業的市場確是比較大,至少在本地文化中,更為被認識和接受。希望以上的觀察,有助你考慮在英國展開輔導事業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