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Ada Kot

我在英國的Add/Drop period

已更新:2023年3月4日

新網站建好後,閒置良久。因為,我經歷了在英國的Add/Drop period:如同大學新鮮人,在學期最初兩週,但凡有興趣的科目都出席,日程排得滿滿。慶幸我不再是學生,沒有兩週選修期和主修條件所限,定下居所,要做的就是找工作。


網上有不少移居英國的經驗分享,很多希望在英國生活的港人關注求職狀況。然而,每個人際遇、工作經驗本來就不同,計劃也不一樣,又怎能一概而論?也不能全盤借鏡。雖則按英國政府申請條件,申請人至少要有六個月足以生活的積蓄,但錢永遠都不會嫌多,何況就算尚有積蓄,面對通漲難以節流,若能開源,固之然好。


人在異鄉剛起步,不用妄自菲薄,以為港人移英只可做藍領,沒有局限就業可能性的必要。我不用照顧家中老少,時間上相對自由。本來在香港的工作經驗就是千奇百趣,也沒有高學歷的心理包袱;找工作也沒有多少心理關口要過:看招聘廣告、準備履歷表、面試、等結果時患得患失的心情,就是我多年來的日常。


不同的是,在英國無論是申請做義工還是有薪工作,也要填報諮詢人。因為老是轉工,「擔心自己常轉工」,「不想老是麻煩別人」的顧慮也有,但不算很大包袱。任何時候,找諮詢人,都怕會在他們心目中,建立一個「轉工頻繁」的印象。但撫心自問,還得這些年的經驗,才能每事皆略懂一二,在以人為本的行業中就大派用場,也代表著我學習新事物的能力。香港的舊同事說得也是:這就是用得上「關係」的時候。我也知道,諮詢人對我有的是信任。在主流眼中每份工都做不長;他們即使不明白細節,都相信我的決定和選擇。而我也很清楚自己想要在工作中得到的是甚麼。


第一份找到的工作,是在大學監考的散工。感恩在香港疫情中,曾有相關的工作經驗,讓我得到這份工作。不少同事已屆退休之年,看來都是常客,很是熟練。大家對大學行政電子化不滿,喋喋不休足整個考試期;不輪走到哪個試場,都是熱門話題。遇上工作態度不盡相同的同事,實在難以用年齡層和族裔去分類,因為每位都有自己的處事手法。最初,主力在為特殊需要的考生而設的試場工作,院校提供不少調適安排,亦見識到世界排名頂尖大學的學生由衷熱愛解題,面帶笑容應試,不禁反問:如果他們生在香港,從小接受的教育和待遇會是怎麼樣?


出發前一個月才決定來伯明翰,其中一個原因是英聯邦運動會。本來想做義工,但趕不及報名,既然大會開始招聘臨時工,一試也無妨。因此,我在夏天有機會做大型活動的人群管理工作,也做了大概三星期的餐飲助理。前者需要先接受在職培訓,而部份工作機會實在太遠,加上交通難以安排,做了幾次恰巧咳嗽近一個月,實在無法子繼續下去。雖然能與運動員、觀眾互動,感受會場氣氛是很愉快的工作。何況,此類工作在香港,多是以義工的模式招人充當,在英國卻是有薪職位。


結果,我沒有直接在運動場邊藉此欣賞賽事,而是在職員和義工餐廳上架三文治、分派三餐、清潔,連續工作大概三星期。離港前想一試咖啡師的工作,以為這次經驗可以有助找相關的職位,但似乎沒有多大作為。反而在一個因殖民主義而來的活動裡,出現不少發人深省的討論、會心微笑的對話,都值得一一記下,可能會成就他朝做棟篤笑的機會。但可以先分享:我沒有機會遇上皇室成員。


運動會後,醫院逐步回恢正常服務,有少量廣東話即時傳譯員散工的機會。因為曾經在香港與即時傳譯員合作為少數族裔提供服務,當港人在英國變成少數族裔,我亦有機會換個崗位,在公營服務的場合,成為一個即時傳譯員。這個機會讓我了解多一點醫療系統和程序,到不同的專科陪伴最近移居,或已定居英國多年的港人和華人應診。每次都戰戰兢兢,自問也不是每句英語都聽得懂,唯有多準備,如遇不明白的,特別是醫學用詞,就請對方重覆,或者用顯淺的方法說明。


在這段期間,除了以上提到的工作,還做過不同的散工,亦曾短暫做了兩個月的臨時全職行政工作。有的與本行不盡相關,有的因為過去的工作經驗而先有了解,令我有興趣一試。在運動會的招聘會中,我也有考慮過申請清潔和運動員村的房務工作,但因為身體狀況,未有申請。後來因緣際會,認識到一位同樣來自香港的年輕女生,在運動會期間負責場地清潔工作。看著她零心理包袱的分享工作情況、從中了解到的工作文化,也不介意自己本來教育程度不低,不禁肅然起敬。據她所說,也遇到其他高學歷的港人同事。得到她的同意下,於此分享。


一直以來,我也不介意分享工作機會的資訊給本地認識的香港人。從來沒有想過,工作機會有限,特別是散工,越多人應徵,代表著我的工作機會也相應減少,甚至令到我掉飯碗。後來經在這裡認識的港人一說,才明白會有此情況,原來亦會因此影響港人之間的關係。但我還是貫徹始終,在能力範圍內守望相助,分享工作機會和找工作的經驗。棒球教會我的事:站在擊球區,不揮棒就永遠無機會打出安打得分。想要得分,總得先踏出第一步。能夠身體力行,感染到別人,也是我的榮幸,亦無謂小心眼;這份通過實踐積極揮棒,感染別人的盼望,也是我在英國Add/Drop period,做不同工作的意義。


人在他鄉展開新生活,確實有很多未知之數。面對不確定,如墮迷霧,也許會失焦;此時此刻,不要忘記我們擁有的,除了最實際的積蓄,還有各自出走的理由:可能是為著下一代、也可能是為了秉持的價值觀、和更多不一樣的信念和夢想;縱有艱難時刻,還望能從中得力,關關難過關關過。



英國輔導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.
Post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